9月21日下午,“十四五”非遗生态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二楼校董厅举行,该研讨会为2019第四届文化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由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办。研讨会议题具体包括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场景化应用探索,“非遗+”产品创新和服务谱系构建,非遗保护链、传承链、价值链协同模式探索,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与绩效评估。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校董、南京中智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王波主持。
研讨会议伊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在致辞发言中,围绕总书记最新非遗指示要求、山东省非遗工作基本情况、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形势变化、未来一段时间新思路和工作重点等全局性内容,全面构建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战略思路,系统性提出围绕新要求服务大局务求新成效,新时代抓住新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等战略举措。中国民俗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协会荣誉会长刘德龙先生明晰了非遗保护的原生态等关系问题和突出矛盾,强调与时俱进进行根本性保护,辩证认识和认可非遗项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非遗传承人的资金融通、技术提升、市场对接等实际困难。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袁敏女士以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非遗项目与工艺美术项目的联通机制,开展工艺美术口述史等学术和技术支持。
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山东景阳冈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传新先生,分享了科学融合创新技艺的景阳冈实践,通过陈酿酒工艺提升、酒道馆展览陈列提升、陈年酒庄金融支持提升、运河酒村建设提升等四大提升,进行酒文化、运河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合,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陈酿酒产业生态,进行陈酿酒非遗生态保护和传承的系列经验。济南市历下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副主任王虎先生提出小非遗向大非遗转变,实施社区复兴计划,与文物保护更多链接,建议增加非遗的可见度,提高非遗领域行政效能,建设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姚丽分享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文化空间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秘书长张合军先生以非遗和文创园区的互动为例,强调非遗跨界进行载体园区平台建设,提出非遗与文化集聚区的融合、非遗与新阶层消费者的融合,非遗与新金融服务体系的融合。
《体育与科学》杂志主编程志理教授提出体育旅游一体化的概念,并且如非遗保护传承也是活态一体化,而不仅仅是“+”的因素论分析和简单组合,强调了体育非遗可以达成文化重叠的共识,非遗理论研究可以很好为现实服务。济南市桥式木作非遗传承人以鲁班枕为例,强调非遗项目产业化要进行评判和筛选,好的非遗设计应该是有积蓄的认知,传统工艺可以凸显齐鲁文化和优秀思想。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教授唐月民对非遗的场景化表达进行了系统阐释,可以将非遗产品化并适应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消费环境,将非遗文创衍生产品融入现代生活,互联网可以为非遗产品提供新渠道和新平台,能否在文化、创意、技术、商业和资本等更多维层面打开非遗场景化的黑匣子,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石振国教授就山东大学在非遗保护和传承领域的布局进行了分享,并就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文创设计、品牌活动论坛、校地非遗合作等提出了建议。南京中智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王波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提出非遗生态保护与传承需要系统化的方略设计,需要进行非遗项目的市场评估,需要建立市场基金激发市场力量参与,需要筹划非遗项目市场资源整合对接。会议期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刘朋鑫,非遗传调研员蒋士秋,历城区宣传部马本法处长等同志,与大家分享了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设想、思考和认同。茶歇期间,与会专家领导代表作了精彩的交流互动,多角度的观点和创新思考方式、4个小时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合作让大家过瘾良多。
据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由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发起,2016年第一届主题“文化产业园区设施与服务规范”,2017年第二届主题“济莱文化产业协同发展”、2018年第三届顺应文体融合身心健康趋势,更新为“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主题“文体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2019年第四届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由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联合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办,并在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继续举办系列交流研讨活动,主题“十四五文体产业的新趋势与新战略”。“十四五非遗生态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作为2019第四届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推动非遗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利用,积极推动非遗生态保护与传承创新,充分释放文化遗产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