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体育学院举办“主动健康背景下身体活动与老年健康促进”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邀请到上海体育大学全明辉教授,同济大学陈涛教授,湖南工业大学王世强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赵亚楠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朱文斐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周跃辉教授以及西南大学任重宇教授,同时还有来自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及护理与康复学院的青年学者参加活动。青年学者围绕“主动健康背景下身体活动与老年健康促进”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并进行热烈讨论。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田磊、院长助理张宪亮以及体育学院研究生参加本次学术沙龙活动,贺强副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田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山东大学体育学院近年来发展情况,并表示年轻学者是体育科学与人文研究的未来,鼓励年轻学者不仅要做学问的深耕者,更要做“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主动健康”战略的践行者与推动者,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协同、互助的学术环境,助力每一位青年学者心无旁骛地追求学术理想,并号召我院青年学者向与会嘉宾认真学习、加强交流,形成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构建学术共同体,提高国内国际学术影响力。

随后,湖南工业大学王世强教授作了题为“体医融合背景下老年人健康促进”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在这一研究领域近些年的研究收获与启发,主要包括体医融合模式的提炼,体医融合的服务发展,体医融合的国外经验介绍,提供了湖南省体医融合实践发展的模板与思路,同时还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赵亚楠教授作了题为“运动促进老年健康的测,评,练:经验与启示”的学术报告,提出老年人体适能需要精准测评,为此构建了老年人功能体适能测评体系,推动老年人体适能测评本土化工作,引起参会嘉宾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认同。同时,赵教授还针对老年人精准运动处方进行了深入探索,关注不同运动方案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改善平衡等的健康效果。
陕西师范大学朱文斐教授作了题为“透视运动大脑的“光之眼”—近红外技术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朱文斐教授长期关注运动干预改善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研究领域,以Switch掌机体感游戏为媒介进行干预训练,使用近红外技术监测老年人在执行N-back任务和Stroop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的血氧浓度变化,在基于体感游戏的运动干预改善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曲阜师范大学周跃辉教授在汇报中提出,应将老年人的“朋友圈”转化为“动能圈”。他强调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老年生理与心理健康,更能培育社会健康资本,通过广场舞、健步走等集体活动构建高信任、强规范的社交网络,并将其转化为社区治理、银发经济与代际融合的动能,释放老年健康资本的社会红利。

同济大学陈涛教授作了题为“身体活动与健康老龄化—基于流行病学视角”的主题汇报,在报告中介绍了在日本留学期间对身体活动与全因死亡、失能关系的研究成果,成果发表在体育学国际顶刊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陈教授还根据自身研究提出了久坐行为到底是不是全因死亡、失能等的独立风险因素、轻度身体活动取代久坐行为是否更有利于健康等4个科学问题,认为这一关系还需要在中国老年人群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上海体育大学全明辉教授在汇报中介绍了其团队在儿童体适能领域的研究,当前主要聚焦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团队通过探索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儿童体质、认知及ADHD核心症状的改善效果,推动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与应用,开展“ADHD专注力训练班”,打造ADHD运动干预培训课程体系,在体医融合干预ADHD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西南大学任重宇教授在汇报中介绍了其关于营养教育改善“三区三州”学生饮食行为的干预研究。该研究响应国家政策,旨在通过开发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案,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饮食行为,促进合理膳食,提升农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最后张宪亮副教授作了题为“山东省老年人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团队近期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开展的课题研究项目。受邀专家对于团队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探讨了下一步建立全国性身体活动调查队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身体活动与老年健康促进学术共同体的愿景。
